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广告论文]经济全球化时代 广告人的素质 作者:贺雪飞 时间:2006-6-21 字体:[大] [中] [小]
NG>  加入WTO,本质上是本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而市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广告传播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所有的广告公司与广告人都将逐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因此,WTO实际上是为中国广告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使广告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广告人作为广告行业的主体与核心,担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当我们以全球化的视角和尺度来审视我国高达近90万人的庞大的广告人队伍时,可以发现其实际的应对能力是不容乐观的。
  一、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
  在西方国家广告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告传播被西方社会公认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因此广告人受到普遍的尊敬,而且收入颇丰。与世界各国广告人的地位和声誉相比,中国的广告人还没有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造成中国广告人的整体美誉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广告人的自身素质是重要原因之一。
  1、综合素质不高  与近年来广告公司猛增形成对比的是广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广告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使得进入广告业的门槛很低,一时间泥沙俱涌,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不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公司很多都处在一种作坊式的运作状态,专业水准低、科技含量低;一些所谓的广告人,入行前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入行后又缺少专业、正规、长期的培训和教育,这样的广告人和广告业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位置是极不相称的。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广告公司在人才素质上也明显地弱于跨国公司,而且随着跨国公司对本土人才日益强势的争夺,许多优秀人才流向跨国公司,这更加剧了人员素质的差距。
  2、缺乏国际广告经验  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国际广告运作的强烈需求,与中国广告人对国际广告运作经验的严重缺乏,这一矛盾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愈来愈突出。目前大部分广告公司所经营的都是“进口广告”而不是“出口广告”,换句话说,都是替外国厂商的商品在境内做广告,而很少替国内厂商在外国媒体上刊播广告。大多数广告公司不熟悉国际市场,对跨国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不甚了解,致使其很难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广告传播活动。同时,由于出口广告因文化、语言、地域等的差异,在沟通上难度大,周期相对较长,很多广告公司与广告人却因为急功近利,自我放弃客户、放弃代理职能。由此造成我国的出口广告多通过香港代理的局面。近些年,除了三九集团、海尔集团在美国和法国做过大广告牌之外,我国企业在海外很少有系统、大型的广告传播活动。同样,直到今天,本土广告公司在争取跨国客户方面也几乎乏善可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国公司对各国社会文化因素的高敏感度与高知晓度,其对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要远远超过中国广告公司。
  3、创新能力薄弱
  尽管20余年来,广告人的创意、设计、制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专业水准的全面性、优质性,尤其是在被视为广告“生命”的创意上,跟境内的跨国公司与国外的广告公司都有明显差距。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我国广告人一边学习从国外引进的广告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广告作业模式经营观念,一边进行本土广告的全面运作,在这一单向的传递过程中,如果说作为跟进者,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创意的雷同也是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广告人已经超越了以往那种对国际广告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具备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此时还在拾人牙慧,就变得不可理喻了。2003年的友芝友乳品广告无论是“健康”的主题,还是“牛奶胡子”的符号(表明牛奶的浓、稠、厚、好)与美国牛奶协会为促进国人的健康而号召人们多喝牛奶的“牛奶胡子”广告如出一辙,即使再怎么“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生搬硬套发生在今天也是令人汗颜的。
  过于盲目地崇拜西方广告理论和国际经典广告创意的心理,使我们的广告人总是俯首称臣于欧美广告,不是在自卑中生吞活剥欧美广告的创意,就是在创新能力的丧失中使自己的广告沦为欧美广告的注解。
  4、漠视“游戏规则”  每一个行业的运作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规范与准则。广告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建立了世界所公认的“游戏规则”,诸如同业间要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对职责要敬业,对客户要忠诚等等,这些虽不像法律法规那么严明,但同样是广告人必须遵守的。跨国公司的广告人在进入中国广告市场后,几乎都经历了一个对同业漠视“游戏规则”的困惑、不平、无奈,最后疾声呼吁的过程。由于职业心态盲目浮躁,一些广告人行为草率、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商业操守。有的广告人对客户缺乏应有的忠诚度,吃着这家的饭,盯着那家的碗,这与欧美广告人对客户的忠诚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欧美,跨国企业往往把全球广告业务委托给一家跨国广告公司,而这家广告公司也就不会代理客户对手的品牌。我们有的广告同行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互相拆台、恶性竞争。为了得到一项业务,一些广告人不是在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上下功夫,而是试图通过低价、依靠“关系”来拉广告。凡此种种既对客户不负责,又对行业不负责的行为亟待改变和制止。
  二、全球化时代广告人的素质
  中国广告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之后,行业按全球竞争力标准重新洗牌,此时行业对广告人素质的要求是着眼于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来衡量与期待的,那么广告人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呢?
  1、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  随着众多中国品牌走向国际与国际品牌抢滩中国,广告也将进入国际化运作阶段。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文化系统的转换,因此,国际市场向广告人的挑战首先是一种文化挑战。面向国际市场的广告人必须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保持与世界文化同步,按国际化的广告理念为自己重新定位。
  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首先指的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心理。对所处的多元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同样的价值,愿意接受和欣赏与自身文化不同的观念和见解,从而在文化心理上达到从自身文化到跨文化的演变。“重新创造一个超越我们原有文化条件界限”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身份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归属的或被指定的身份逐渐转变为一个创造的或采纳的身份——是一个在更高层面的融合中出现的跨文化品格”。①广告人由此从一个单一的文化人变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人,能够既客观又主观地看待多元文化,并在多元文化间自由出入,“是进是退都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冲突……这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层面上(认识、思维等),而且表现在情感层面(感觉、态度等)和行为层面上。”②除了这种文化心理上的宏大包容性、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其次指的是对多元文化的实际了解与掌握。具体地说,广告人必须克服文化碍障,打破文化上的“自我参照系统”,不仅要了解本国文化,还要了解世界文化。广告人的心中要有一张世界文化地图,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都应了然于胸,对世界大集团文化要了然于胸,对消费者的种种文化需求了然于胸,从而全方位增强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真正按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去决定广告传播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传播途径。
  2、知识结构的开放性  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其运作层次不断提高,与之相随,企业对为之服务的广告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高。他们要求广告人的专业服务不再局限于广告设计、表现和传播等狭义的广告层面,而是希望还能解决国际市场调查、行销、公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情报等方面的问题,广告公司的职能部分意义替代了一些品牌顾问公司、行销公司、咨询公司的职能。如此全面的服务,只有复合型的“通”、“专”结合的广告人才才能胜任。
  与此同时,广告业又是一个知识密集且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如今国际广告传播的观念已根本不是一般人头脑中写写画画的模式,而涉及到更多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科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跨文化传播、国际市场营销、外语等等,广告专业知识与它的相关学科知识共同构成了广告人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呈现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开放性,以及多层次、多系列、由博到专的特点,它反映的是广告人应该具有的深厚的人文背景、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学识修养。
  3、跨文化传播技能的掌握
  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与开放的知识结构为跨文化交流创造了意识与认知上的先决条件,而对现代传播技能的掌握则是跨文化交流时技术与能力的保障。新世纪知识经济下的广告业,是一种服务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它集新媒体、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于一体。广告要奏效,要给人美的享受,当然离不开创意设计水平,但高技术含量的广告操作需要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广告人;同时,“生活的流动性,不断增多的文化交流,全球化市场以及具有多元文化的组织和劳动力的出现……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和地球村生活的传播技能。”③这种跨文化的传播技能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运用现代传播技术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在广告业发展过程中,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现代广告从来都没离开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着广告制作水平的提高和广告传播形态的改变。IT设备和技术极大地解放了广告的“生产力”,使广告人告别了传统的水彩和画板,有了更广阔的创作和创新空间。苹果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全新打印机、电子喷绘机、PHOTSHOP、FREE HAND等被广泛使用,对计算机技术的追求成为广告行业技术进步的焦点。新兴的广告材料如新型的纸张、户外灯箱材料、户外发光材料等以前未有的速度投入使用。在一些综合性的跨国广告公司,创意部拥有最新的“苹果”系统,公司内部及与客户的沟通已全面电子化,有的正建立TBWA全球联机的交换网络平台、数码视像会议系统;本土广告公司也同样不断加大投入,更新与升级系统设备。先进的设备、技术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操作才能出好作品,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高对广告人而言已无法回避。
  如果说现代传播技术是跨文化传播的技术要素,那么跨文化沟通能力则是跨文化传播的行为要素,它具体指在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和适当行为的能力。广告是沟通,是信息沟通,也是情感沟通;广告是说服,是对客户的说服,也是对消费者的说服。不懂得沟通、劝说的人,很难想象能把别人说服。开发客户,与客户为某一创意达成共识,需要充分的沟通;塑造一个品牌,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定地位,也需要充分的沟通,在一个广告团队里,互相要交往、协作和配合,同样需要充分的沟通。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沟通,只要发生在两种文化之间就都是跨文化沟通。广告人应该是沟通大师。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按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去决定自己的广告信息、诉求方式与传播途径,从而使广告实现文化上的共享,“能够理解对方和被对方所理解是成功的跨文化行为的核心”。④
  值得一提的是跨文化沟通的过程在实际运作的层面其实主要是语言(言语和非语言)的过程,因此尽管跨文化沟通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沟通能力,但由于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与成功的必要元素是语言,因此语言能力的确是不容忽视的。在国际跨文化交流中,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它几乎已成为国际商业交流的共同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4、良好的职业道德  广告是一个需要口碑的行业。作为以塑造产品(品牌)形象或企业形象为己任的行业,广告人自身的形象和广告行业的形象自然会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中心,人们对广告的评价直接牵涉到对广告人的评判。而一旦人们的视线从广告转向广告人,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评判的核心主要是对广告人职业道德素质的评判。一个伟大的广告人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人,因此“先学会做人,再去做广告”已经成为广告人必须遵循的一句“名训”,无论是大卫·奥格威、威廉·伯恩巴克这样的一代大师,还是普通的广告人都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当伯恩巴克的DDB广告公司开张时,他向外界郑重宣布,绝不接受任何香烟厂商的广告,因为他的公司如果为任何品牌的香烟作了广告,就必须对人类的健康负责,这个责任负不起,所以这笔钱不能赚。
  其实很多广告人都自喻自己是“带着枷锁跳舞的人”,这种“枷锁”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行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它指的是广告行业内部对所属机构和人员的有关广告行为,进行约束、控制和管理,以使广告人的行为更符合国家的法律、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准则、规范等。作为同行业统一的自律规则和行业规范,虽然它不具有法律效应,但起着职业道德准则的作用。探索和制定广告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一直是国际广告职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一项重要课题。几十年来,各国和国际广告组织为广告业职业道德的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结果便是大量的“职业准则”、“职业规程”、“游戏规则”的诞生。WTO不仅意味着市场开放,更意味着商业“游戏规则”、职业道德准则与国际接轨,未来我们将按世界规则来参与竞争。
  根据各国广告人自律条例中所规定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我们可以得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广告人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实事求事,真实不欺”,这是对广告人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对人对事,广告人心中的这杆标尺都不能歪;“公平竞争”,这是广告人处理与同行关系的道德准则,它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和“游戏规则”;“遵纪守法”,要求广告人的一切活动都应置于一定的法律范围之内,尤其是在跨文化广告活动中广告人更多面对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因此更应强化头脑中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广告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广告人。高素质的广告人才是中国广告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中国广告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决胜国际市场的关键。随着跨文化传播在数量和强度上的急剧变化,现有的队伍素质已难以与国际广告公司相抗衡,提高广告人的素质已成为广告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所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②③④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第489、491、1、319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贺雪飞   邮编:315211